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00字。[人物素材]李斯
一、 生平概述
  1、李斯(前280年?~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后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辅佐了嬴政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和赵高合谋拥护秦二世上位之后,赵高处死李斯。
  2、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穷,后拜苟 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 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函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 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政(赢政,即秦始皇)的侍卫。李 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 活动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 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 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要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 人才。秦王看了《谈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宫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廷尉。《谅逐客书》不仅是具 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代秀文章。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在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 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也是李斯建议为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 措施。这有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 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 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二、相关评论
李斯悲剧析源
  李斯,佐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明法度,定律令,同文字,可谓秦朝之栋梁,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之人物。其下场却极其悲惨,不但自己成了秦二世的刀下鬼,而且祸及三族,家人皆遭杀身之祸。这固然是昏君秦二世听从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所致,然李斯本身也负有摆脱不了的责任。
  李斯是楚国人,他年少当郡小吏时,曾见厕中钻屎堆之鼠,遇人则惊恐万状,又见粮仓中食粟之鼠,整天高枕无忧,遂由此想到人的地位高低,叹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话竟成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
  于是李斯跋涉远道而至秦,屈尊以求进。先当吕不韦的舍人,通过吕不韦,被秦王拜为客卿。
  揣摩君王之心,阿其意,顺其志,是李斯仕途腾达的秘诀之一。秦王曾因郑国间秦一事而下逐客令,人皆受撵,唯李斯紧紧抓住秦王欲兼并天下之野心,慷慨陈词:
  “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