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90个字。
2007年中考复习资料 中考作文常规
编写:刘天勤
【复习要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要具备以下几几个特点:富有创意的标题;新颖独到的材料;流畅优美的语言;匠心独具的结构。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平时多角度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东西,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才有的材料。因此,学生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典型题例]
1、在以色列,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谢上帝,就用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同时又给那些路过此地的贫苦人以方便,让他们可以随时收割这些庄稼。你也许不像犹太人那样信奉上帝,但你一定知道这样一句俗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解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热门话题。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对善良人性的呼唤与渴求。正确理解“感恩”非常重要,尤其要区分好“感恩”与“感激”。《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激”则是“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很明显,前者情感色彩浓郁,后者相对较轻;前者倾向于将“感激之心”落在行动上,后者则重于心态的表达。
写作时,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一、选择与众不同的感恩对象。放眼社会,将目光锁定在敬老院、医院、田野等等,一定会发现沐恩之后的感恩人群;倾听大自然,和花草虫鱼用心交流,那里也会有与“感恩”话题有关的趣事;倘若放眼历史,你会得到更多情感充沛的材料。二、挖掘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正反对比切入,将承受恩德之后有人感恩、有人漠然的言行进行对比,或将有人先知恩感恩,后恩将仇报的言行进行对比,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逐层求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思考,深挖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之所在;还可以逆向解读,撇开常规性的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的看法。三、抓住情真意切的感人画面。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感恩之心;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真情和心愿,要用心描画动情细节,在铺垫到位的基础上及时抒发情感,杜绝那些空洞的、夸大的、矫情式抒情语言。
例文:
爱的传递(散文)
——来自“感动中国”的记忆
佛说:一叶一菩萨,一花一世界。
——题记
一
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