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70个字。
让学生用真心拥抱作文
提起作文,老师怕,学生也怕。为什么非得勉强自己,做双方都痛苦的事呢?答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对付考试。在这里,我不想对考试体系多发议论,只想从教学角度,谈谈对师生都“怕”作文的思考。
老师怕作文,是觉得学生作文难于批改。自负的台湾作家李敖曾写过一篇名为《看谁的文章写得好?》的文章,记录他帮一些国文老师改作文的感受。文中写道,批改作文之前是放言“每本一元,多多益善”;真的开始批改了,觉得“连改二十本下来,就人生乏味”。我们周围也充斥着“前世杀了人,今世教语文改作文”之类的调侃。
学生怕写作文,是觉得不想用这种方式展示情感,所以就消极对付,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连自己都不想再读一次。如果学生“不怕”作文,愿意通过作文来表情达意,写出来的作文是不是会好一些呢?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不喜欢写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只喜欢自己写;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包括考试作文)时状态是紧张的,私下自己写文章时放松;很多学生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很失败,自己随意写的文章却充满灵性。
看来,学生怕作文,教师得多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实,教师要努力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心去拥抱作文。如何做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作文观念
学生写作会出现两种反差很大的状态,源自作文观念的残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之初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绝对真体验真感情,可屡写屡败,于是就认为写作文就是说老师喜欢听的话,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无关。一次,一名学生在闲谈中表示,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脸皮厚,多说些“我爱生活”“我愿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之类的话。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在作文中说假话大话空话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建立以下观念:
1、作文必须源自生活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可以说,脱离自身生活实际的写作过程,就是体验自己“才思枯竭”的过程。只有表达自己对沸腾的生活的思考感悟,作文才会展示出个性与才情。
现实生活总是纷繁芜杂的,当一两次写生活失败,偶尔一次照着优秀作文“套”获得成功,很多学生就开始抛弃在作文中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借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是在读完作品后觉得别人说出了自己想说而不知怎么说的话的前提下借鉴。借鉴的只能是技巧,具体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无法借鉴的。一名同学在作文中为了体现母亲关心自己,就写母亲下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