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0字。
图片两组
邳州市官湖高中高一语文组 何付祥
一,导入:
我们在必修一里面曾经学过一种特殊的文体,叫做“摄影散文”。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图片与散文的有机结合,更强调对图片的联想与想像,强调对图片的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创造与生发),今天,我们来学习类似于摄影散文的图片文章,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图片两组》
二,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图片《死亡之花》。(对不起,六幅图片我就只能上传一幅了你们在找吧)。 A, 这些图片在整体上都想表现什么主题的?(战争,死亡,美外表下的恐怖)
B, 阅读图片应该注意些什么?(出示图片《死亡之花》,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其对图片的理解及应注意的事项)
(1, 借一个表象来阐述一个很难用语言说出的道理,或者说是辅助语言,让某些道理更深入浅出,更易于接受
(2, 表面与内在往往是相反的,不能陈于表面,应有深层次的挖掘
(3, 注意图片的标题,往往是对图片简洁的分析,有利于对图片的理解
(4, 学过的历史知识与图片结合理解
三,大家既然知道了怎样去分析图片,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文章中的图片,一共两组六张图片,放在一起共同去阐述什么?(战争 和平)
四,问题设计:
1, 研究第一二幅图片,看它在描述什么?
(整体上看:一在表现巨大的废墟和一个弱小的儿童。应注意的细节:大片的被炸毁的火车站,受伤的哭泣的弱小的无助的儿童
(二在表现从战场上归来的丈夫和妻子的拥抱。注意的细节:巨大而空旷机场,横放的拐杖,正拄着的拐杖,失去了一条腿,一只手臂在拥抱妻子,想像丈夫的表情
2, 作者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可以有许多种选择,在上两张照片中,为何只选择了一个儿童,一对夫妻?
(A, 更能震撼人心,巨大的废墟,空旷的机场,微小的人,形成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渺小与无奈
(B, 引起更丰富的想像:儿童的父母呢?周围的人呢?儿童受到什么样的伤?更让人感觉到在巨大的飞机的轰鸣声中这孩子的哭泣是多么的无奈和微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他们夫妻团聚了,当年一起出征的其他的人呢?空旷的机场怎么没有他们的身影?丈夫是什么样的心情?是谁让他们走向战场?伤残的士兵怎样生活?
3, 两幅图片让你还想到什么?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做一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