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0字。
判断及修改病句的方法及训练题
辨析语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主干枝叶梳理法
这是最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没有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二、语感品读法
调动语感,在品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而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再做比较分析,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有一定的语感的同学都会发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是不合习惯,正确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显然是犯了关联词语的搭配问题。)
三、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有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它毛病所在,这时可以仿照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造一个常见的类似形式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比较复杂,先压缩比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学习。”“这值得他们的重视。”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上检查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必须运用逻辑分析法看看句子在概念使用上,在判断、摧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毛病,造出不合情理的句子。用逻辑分析法审视句子,除了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之间的关系外,还要考虑语句的前后顺序以及句间的关系是否恰当,对于复句,尤其要辨析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意结构是否正确。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句子中“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病句修改的原则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被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因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调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辟、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种;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至。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另外,高考中修改病句这个考关,过去多是要求逐句修改,而近几年,修改病句的试题已向综合改错的方向发展,较之过去逐句修改的题型,其难度明显增大了。它首先要求在一段话中已分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其次才是按照提示进行修改。
强化训练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经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某工厂以技术进行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行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据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次相当繁重的任务。
D在古代,这灯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即无法演奏,也无法黉唱。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