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190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立江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韩愈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世人称为“诗史”。杜甫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被尊为“诗圣”,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兵车行》中,再亲身感受一下诗人那跳动的思想,那滚烫的情感吧!
 二.常识简介
1.体裁简介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2.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以及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