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7个资料,约14000字。【品评】
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
此词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梦醒后的环境和感受,然后写梦境。不过我们可以把上片看作是同一时空中叠映的室内室外两组镜头。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听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不暖”而“寒”,似嫌重复,其实各有侧重。“不暖”,是写罗衾的单薄,反映生活处境的可怜。而“寒”字,是侧重表现心理的凄凉悲苦。在现实生活中,时时都处在高度的压抑、禁锢、恐惧、屈辱、悲伤的状态,只能在梦中一晌贪欢,他怎能不绝望,不心灰意冷!
下片写天亮后情景。长夜难熬,白天是否好过一些?长年软禁孤室,想登楼远眺,散散心思。“独自莫凭栏”,是先有凭栏远眺的愿望,后又自我还定。“独自”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莫”字,用得坚决,用得伤心。“别时容易见时难”淡淡的语言中包含了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意蕴远比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要复杂得多。李诗是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掣肘而难以随时相见,有怨愤,但不失望。而李煜这里是指江山的丧失和故国的分离。江山一失,永难回归,其中包含着悔恨、无奈和绝望。
词末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古诗今译
生死相隔,十年音讯两茫茫。不忍去想,你的音容怎能忘!你孤独的坟墓远隔千里,我竟无处诉说内心的凄凉。纵然是夫妻重逢,你也会不认识我了,如今的我已是风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迷茫的梦中回到故乡,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凝视相对无语,唯有潸然泪下长流千行。料想那月明之夜的短松冈,定是你年年思念,通断柔肠的地方。】品评:前两句写骊山的壮丽景象与华清宫的宏大气势,骊山之上,重重门户依次开启,似乎有大事将要发生。后两句笔锋轻轻一转:原来这么隆重的场面,只不过是为贵妃送荔枝来了。这一秘密无人知晓,只有贵妃心照不宣,欣然而笑。“一骑红尘”写驿马飞驰、尘土卷扬的场面,初看以为是什么军国大事,后面却轻轻一转,以妃子欣然而笑点出送荔枝的事实。不仅画面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内容上也构成强烈的反差,不露声色地表达了讽刺的主题。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古诗今译:
荷花谢了,只有余香残留,竹席透凉表明已是清秋。换下薄薄的裙装,独自登上木兰轻舟。碧空鸿雁飞过,可有书信传来?待到“一”字雁群归去,已是月满西楼。
    花自然会飘零,水自然会东流。相同的一种思念,却惹出两地相思愁。此种情思,简直无法排遣,才撵下眉头,却又溜上心头。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