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题,约16350字。
历史的回声
必修二第三专题
后人之鉴
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一模块练习
一、双基提要
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贿赂(luò) 骊(lì)山 妃嫔(pín)媵嫱
B、剽(piāo)掠 逦迤(yǐ) 鼎铛(dāng)玉石
C、呕(ǒu)哑 囷囷(qūn) 直栏横槛(kān)
D、雨霁(jì) 杳然(yǎo) 架梁之椽(chuān)
2、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 B、始速祸焉(招致)
C、洎牧以谗诛(等到)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3、下列选项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其实百倍 D、一旦不能有
4、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洎牧以谗诛
C、赵尝五战于秦 D、是又在六国下矣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人固有一死
7、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始速祸焉
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8、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常常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D、《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扬一抑,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9、补写出下文空缺的诗句
①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 。
②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 ;渭流涨腻, ;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 ;辘辘远听, 。
③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二、课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0、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暴霜露 ②暴秦之欲无厌
③强弱胜负已判矣 ④此言得之
11、联系上下文,理解“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
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是指( )
A、秦国实力强大,不断攻取,最终导致六国颠覆
B、秦国为了扩展疆域,采用外交手段导致六国颠覆
C、六国屈从暴秦的强大,最终导致颠覆
D、六国因战败而把土地拱手相让,最终导致颠覆
13、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14、翻译下面两句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5、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剽掠其人 ②弃掷逦迤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多于九土之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