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8540字。
2007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2007年2月7日上午8:00——10:30
曾良策 扫描
考生须知:
l.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1卷(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放眼伞世界的话,不少圈家也纷纷在酝酿(liàng)或正建造着“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都想为目已的地盘增添一个全球挂名的标致物。
B、农民在城市文化向前表现出的张皇失措、东施效颦的可怜可笑的形象,在作品里俯抬即是。拿农民开涮(shuàn),成了最能调动某些城里观众胃口的卖点。
C、成渝两地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联袂(mèi)出击,不互挖墙角,不互设障碍,在相互合作中加快烈方的发膨,努力在西部人开发中走在前面。
D、中国体育代衷团载(zǎi)誉归来,陈至立赞扬了他们在本届亚运会上良好的表现,希望大家胜不娇,败不馁,再接再厉,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
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邢波比泽动的碧色,屉近处的老树,遍布的苍苔、藤蔓,远处的菜畦、山脉。一条 着千年时光的河流,与天边连接。
②到年底,全市农村98%以卜行政利将通等级公路,95%以上的路面将实现硬化,杭州农村交通面貌将发生 。
③有人认为人一辈于只有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 7年 25岁以后
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难有机会了。
A.倒影 巨变 大约 大概
B.倒映 剧变 大概 大约
C.倒映 巨变 大约 大概
D.倒影 剧变 大概 大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果从长计议,我们不应该只做一个会赚钱的企业家,还要做…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这样我们的声誉会更好,自己会活得更快乐。
B八年的抗日战争.无数中华儿女或横刀敌阵,或毁家纾难,或战死沙场,用自己的鲜血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征服中华的野心,赢得了最后胜利。
C.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往往是成功的捷径,即使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能别树一帜,自成一派,这是无可厚非的。
D.每次想起父亲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日子,就无法忘记父亲在得知自己生病后望着我们的那
种期期艾艾的眼神。他分明是在等待我们的发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艺和剂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B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C.为什么《红楼梦》这么难读?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鉴赏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离曹雪芹相去太远。
D.黑蚁与白蚁只要一相遇,就会进行全面战争,而且在较短时间内,黑蚁就可使敌方数量减少十倍。
5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慈者,爱的意思,古书中说: ① 。在家者,为之慈母、慈父、慈子;在外者,则为之慈善。我们不可能只待在狭小的家里,我们都需要推开家门走到外回去, ② 。爱和
善,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繁衍着人类的牛存,绵延着爱的滋润。
A①亲爱利子为慈,恻隐怜人为慈
②在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
B①亲爱利子为慈,恻隐怜人为慈
②我们在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获得别人为我们播撒的爱和善
c①恻隐怜人为慈,亲爱利子为慈
②在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别人播撤爱和善
D①侧隐降人为慈,亲爱利于为慈
②我们在为别人播撤爱和善的同时,也获得别人为我们播撤的爱和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通常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郭沫若、茅盾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巨匠。
B.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果戈里笔下的
泼留希金,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四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C.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诗,《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分别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马致远、孔尚任的作品。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lO题。
成熟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几乎没有贡献7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可能颠覆这一经典生态学理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厦其同事经过25年的持续观测发现,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这一发现有力地冲击了成熟森林土壤有机碳平衡理论的传统观念,可能将从根本上颠覆学术界对现有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理论,催生生态系统碳循环非平衡理论框架的建立。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了解全球碳源、碳汇的分布、动态厦机制,就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自然界中碳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此外,工业生产、生活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大量工业二氧化碳集聚在空气中就造成了奎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