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00字。高中语文第一册“写作资料”收集 
      1、秋天,在许多传统文人的笔下往往显得有些凄凉,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以及刘禹锡的《秋词》却道出了新意。你是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坚强、刚毅”与“忧郁、怯懦”) 
   2、从《荷塘月色》一文看,朱自清身上能反映出传统文人所共有的情绪与心态是什么?(“正直”与“软弱”) 
   3、“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你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吗?(“怀旧”与“直面现实、憧憬未来”) 
   4、《〈宽容〉序言》是一篇富有诗意的序言,诗意从何而来?你是如何看待“革新”与“守旧”的斗争?(“神创论”与“进化论”,“日心说”与“地心说”) 
   5、结合罗曼?罗兰对“英雄”的认识,谈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一己之私”与“大众利益”,“建功立业”与“精神统治”) 
   6、你怎样看待“烛之武”和“晋文公”这两个人物形象的?(“顾全大局”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7、勾践“卧薪尝胆”对后世影响很大,你是如何认识他的这一行为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8、邹忌、邹忌妻子以及齐威王的言行给你了哪些启示?(“自知之明”“感情用事”“听取别人的意见”) 
   9、结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谈谈你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理解。(“目光短浅”与“长远打算”) 
   10、你是如何认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人性恶”?(“先天遗传”与“后天努力”) 
   11、《秋水》一文中谈到了哪些方面的辩证关系,怎样认识“河伯”的形象?(“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劝学》一文通过二十个比喻句形象地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极富诗意。请结合其中的一方面或文中的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学习可以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积累”“坚持”“专心”) 
   13、你如何理解“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 
   14、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说:“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米开朗琪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物极必反”) 
   15、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和“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的问题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生命”诺贝尔:“生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雕琢的宝石。”) 
   高中语文第二册“写作资料”收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论“秦王朝之过”,得出的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你是怎样理解的?(“仁者无敌”) 
   2、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若项羽在鸿门宴时杀了刘邦,是否可以避免其灭亡的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3、刘邦在灭项羽后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你从这段话中受到什么启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王羲之被冠以“书圣”的称号,《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仅仅是因为王羲之善书法吗?(“技术”“才能”与“品德”) 
   5、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是理想主义者,谈谈你的看法。(“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而忽视了物质”) 
   6、韩愈敢于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了什么精神?(“尊师重道”和“与世俗斗争的勇气”) 
   7、“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