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00字。作文素材--生存篇
  1、人口
  人的数量。一定的人在一定的空间内生存。人口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存质量。
  【写作角度】
  1、人口众多对环境产生影响。 2、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3、我国人口的现状十分严峻。 4、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实行计划生育。
  5、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严格控制人口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决定作用。
  【名言】
  1、人口繁殖力和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自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须继续使其结果平衡。——马尔萨斯
  2、身生子,子生孙出日繁粮日亮困亦必然之势也。——清汪启远
  【事例】
  1、在任何一定时期,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生产而获得产业最大生产率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英.埃德温.坦南)
  2、、建国后,由于人民生活的安定,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中国人口进入超指数发展时期,终于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使中国发展形成了一个最大的隐伏危机。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了两次生育高峰,共生出6亿多人,几乎相当于3个美国或者6个日本的人口。
  3、人口基数大在949年全国人口5。4亿多,1957年增加到6。4亿多,1977年增加到9。4亿多。每增加1亿人口的时间是:8年、9年、5年、6年,时间越来越短。其原因并不是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提高了,主要还是人口基数增长所致。1971年同1955年相比,出生率有所下降,可是出生人数反而增加589万人。目前我国有11。3亿多人口绝对数仍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这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一个难题。
  4、人口增长速度快,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本世纪20——30年代约在04%左右,建国头20 年,人口的出生率在3%以上有18年,40年全国增加了54亿人。1974年后,生育率明显下降,上前是2194%。但由于受60年代、70年初人口膨胀影响,现在面临着潜伏人口的生育高峰。
  5、人口年龄构成向成年型过渡。70年代3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5%,属于年轻型人口结构。1987年3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591%,1982年老年人口比例为491% ,1987年1%抽样调查上升至548。预测2000年,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的比例将迅速上升。这些表明我国人口结构开始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过渡。
  6、乡村人口比重大。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向城市方向发展。我国自1949年以来,虽然市镇人口有了很大增加,1982年比1949年增加了15366亿人,1987年增加到5036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466%。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倾向。但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城镇人口达70%以上,大部分经济发展处于中等程度国家也达30—50%。与此相比,我国还有不小差距。
  7、人口密度高,分布不平衡。1986年世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人,我国为110人,是世界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然而,各省、自治区的人口分布又很不平衡。东部密集,西部稀疏。蒙、新、青、藏四省区面积占全国1/2以上,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8%。最密地区每平方公里已有900人,而最稀少的地区只有1人。
  8、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的人口增长过快,致使我国人口素质较差。为提高人口素质,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人口文化素质仍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截至1987年止,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为1474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儿童在学率只有761%,中学的入学率为375%,全国有481 %的县没有普及初等文化教育。1987年全国有文盲、半文盲23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06% 。
  9、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为66亿多。从1982年起到1990处,我国将有2027亿人进入劳动年龄,扣除退出劳动年龄的6037万人的规模进入各行各业。到2000年,我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