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900字。福州城门中学高三语文科会考模拟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
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
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节选自《百科知识》2005.4)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目标。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近来,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