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1000字。2006—2007学年度山东省淄博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项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选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其他笔、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熨(yùn)斗     熨(yù)帖             伺(cì)候               伺(sì)机
       B.倘(tǎng)或    倘(cháng)佯      揣(chuǎi)测        挣揣(chuǎi)
       C.载(zǎi)体       载(zài)重             角(jué)逐            角(jiǎo)力
       D.应(yīng)届    应(yīng)聘          哈(hǎ)达             哈哈(hā)镜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
   A.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作品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
   B.同志们盼望早日归队,上阵杀敌,张思德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
   C.老杨说:“自家兄弟,何其如此客气呢?客气了,反而见外了。”
   D.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创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们把党和人民给他们的权力,当做经营个人天下的工具,大肆挥霍国家资财,犯下了肆无忌惮的罪行。
B.走进这座装修一新的居室一看,新房里坐着的,除新娘新新郎外,还有不少调侃逗乐、笑逐颜开的街坊邻居。
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C.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B.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C.北大方正的创造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比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惠函”“惠正”中的“惠”的含义是“您给予我的……”意思。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心理与应激性疾病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理应激反应。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20070209
②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③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