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后有反思,约3930个字。
《蜡烛》通案设计
初二语文组 葛琳琳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战争,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上演着悲壮而崇高的一幕,透过烛光,通过学习,重点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体味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为辅。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