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不虚美,不隐恶”专题教案
备课时间:2007年2月26日
上课时间:2007年2月27~3月2日
教学目的:
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4.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斜体课件投影显示,下同。)
教学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初步了解汉高祖。
2.预习本文,能流利朗读,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3.构思如何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学习本专题后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提问《史记》在我国史学与文学中的价值:
《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司马迁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
阅读教材P40,了解史家传统。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提问《鸿门宴》出处,讨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内容将重复,司马迁如何处理?
阅读课本P50-3题“互见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学习司马迁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离奇的出生,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踞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18-20: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