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90字。这是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课<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葡萄月令》教学设计,内容详细,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方法实用。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江浦高级中学  李文章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我自己阅读的时候,醉心于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读着就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就想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课前布置了常规的预习作业:初读本文,你有什么印象和感受?有什么疑惑?学生的感受相对比较集中。我根据学生作业中的理解和质疑组织教学,重点探讨结构、语言和主题。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 由最初印象引发思考与讨论
      课前大家已经初读了这篇散文,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作业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理解。我选了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
      (幻灯显示)“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但在优美上就欠了几分火候。我不明白的是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这个同学的读后感中涉及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结构、语言、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位同学的理解和他提出的问题来做一点探讨。
      (一)探讨结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