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40字。
阅读与鉴赏选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指导(发表于《中学生报》2007年3月)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518052)
 新题展廊
2 O O 7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第20题: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单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我同意最佳选择这种说法。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头绪清楚,不仅使两个故事发生密切联系,造成悬念,让读者猜测不透,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且不断丰富父亲的性格,推动主题深刻化。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2)我同意用单线这种说法。因为小说要塑造的人物是父亲,而不是海龟,海龟只是父亲的一个陪衬物。让“父亲”由暗线走上明线,让海龟由明转为暗,故事情节容易集中和突出,更能刻画父亲的性格,突出“父亲”的悲剧,更能批判社会生活中不公正的一面,警醒世人要爱护、尊重有业绩的人才。因而,将暗线改为明线,作品结构一样亮丽怡人。
评分标准:①观点,计1分。②理由:对情节的作用,计2分;对主题的作用,计2分。语句通顺,回答规范(观点+证据分析+总结;总分;分总)计1分。③评分不要拘泥予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按钮
树立阅读五意识,答好文学作品阅读题
 所谓阅读五意识,就是语境、信息、要点、求实、整体等意识。 
 一要树立语境意识,理解并答好词、句理解题。语境对于词义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要善于根据词语搭配关系,根据上下文,去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省略之意、言外之意。
 二要树立信息意识,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学作品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要树立信息意识,注意信息吸收、筛选和整合的全面性,处理好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要树立要点意识,确保归纳、概括、分析、鉴赏要点齐全。阅卷评分的办法就是踩点评分。许多要点不全的答案,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信息不全造成的。有些学生往往从文中找到一点与试题有关的内容,就认为答案仅在于此,不必他顾了。他们不注意研读全文或全段或相关的几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缺少信息发现,答题当然也就失去了某些要点。要学会在分析的基础上作概括,即把一篇或一段几段文字分出部分,理出层次,逐层把握,明确前后关系;或理清其内在构成要素,明确其有机合成;或分析文中的信息,看看这些信息各与什么有关;或分析语言运用之妙和对于表意的意义,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根据特定的概括角度进行筛选综合。
 四要树立求实意识,实事求是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不溢美,不拔高,有根有据,言之有物,讲求实在。判断分析鉴赏标准化题的正误,应注意有无、高低、深浅的问题,不要无中生有,不要无限拔高,不要刻意深化,不要以为说得好听就是正确选项。有的错误选项犯的就是无中生有、刻意求深、无限拔高等的错误。如果自己以文字答题,也要谨防大话、空话、套话,即少用套板语言,要力求准确,言之有物。“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这些话不是不能说,但不妨实在一点,应明确突出了什么中心,深化了什么主题,从什么方面启迪了人们,等等。回答某处语言、某种手法的意义,应尽可能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这样,就可能打开思路,要点齐全。
 五要树立整体意识,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特点的前提之下,认真思考文章的某些具体问题,确保问题解答有依循,不离谱。
 度人金针
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指导
题型1. 词语理解
新题示例:第①段中“美丽的错误”具体指什么?(4分)(2007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相关语段:
 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衢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即使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