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0字。
《孝经》浅释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臬,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是“传之百世而不衰”的名著。
《孝经》一书,共十八章,论述的是孝道和孝治的思想,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异的道德准则。数千年来,《孝经》被视作金科玉律,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类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历史上仅为《孝经》注疏解译的就达500家之多。更有甚者,大唐皇帝唐玄宗为了弘扬《孝经》思想亲自为之注解、作序,并以俊逸的隶属书写出来,令人刻于石碑之上,以流传后世。这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此石碑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孝经停”内。
《孝经》是一部奇书,是一部使人崇高圣洁的书,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书,是一部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之作。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
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盗、抢、劫,以至于坑蒙拐骗、绑票勒索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更有甚者,有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可怕啊!人性的堕落,为何一至于此?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污染,治安愈败坏。究竟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如何才能减少罪恶?如何才能自求多福?如何才能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相信这是现代人最关心也是最忧心的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