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0字。鲁教版《<史记>选读》《管鲍之交》教学案,包括文本解读、研究探讨、语言积累、模拟试题及答案、译文等很实用。
《管鲍之交》
山东兖州六中 王厚强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管仲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管仲生平
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二.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则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高度赞扬了知贤、荐贤、让贤的高贵品德。管仲传,重点写鲍叔牙,他知贤、荐贤、让贤,这便是本传的主题
三. 研讨探究
1.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提示:
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 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