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1440字。
华南师大中山附中高三语文周练试卷
Ⅰ卷  (阅读70分)
甲  必考题(46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其学说一直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通常流行的看法是,儒家的创始者是孔子。其实,“儒”的起源是颇为扑朔迷离的。
    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孔子是儒家创始者之说提出质疑,他们有的支持胡适在30年代提出的观点,有的则支持汉儒经师的“周代始有儒”的说法,纷纷扬扬,各抒己见。
    其实,早在两汉时期,以司马谈父子、刘向父子、班固为代表的汉儒经师们,根据《论语》、  《墨子》、《周礼》等书,推测、判断出儒起源于周代的“王官”。他们认为,“儒者以《六艺》为法”,而《六艺》则是周代的典籍,是先哲“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所以儒家出于周代的司徒之官,其当时的职责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唐朝的孔颖达则从《周易》、《左传》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儒”是“濡”的意思,儒家就是以先王之道濡养其身为宗旨的一个学派,在日常的处世交接中,讲究优柔。
    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章太炎提出了又一种说法,认为“儒”之名出于“需”,在太古即已有萌芽。
    胡适在儒的起源问题上是花力气最大的一个研究者,他在近20年的时间中一直在著述里谈论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列举大量材料,他将儒的起源时代确定为殷商代。他认为,“儒”字的原义是柔、弱、懦、软等等意思,“儒”者是“殷代的遗民”,是殷民族里主持宗教的传教士,此宗教以拜祖先为主。由于殷民族被周人征服,他们成了亡国之民的上层阶级。在困难的政治环境里,痛苦的经验教育了他们以谦恭、不抵抗、礼让等行为为美德,由此他们被取了个浑名叫做“儒”。胡适是这样阐述的:殷商的知识分子——王朝的贞人、太祝、太师以及贵族的多士在新当政的西周民族的统治下,过的虽然是惨痛的奴虏生活,然而他们有着一样武器。他们藉此团结殷民族——这件武器就是殷人的宗教。这种宗教需用一批有特殊训练的人:卜筮需要“卜筮人”,祭祀需用祝官,丧礼需用相礼的专家。亡国之后,这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往往沦为奴虏,或散在民间。他们靠自己的专长、专门的知识技能换得衣食之资,在六七百年中逐渐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教师,专门以此为职业。周人虽在政治上得势,但他们的整体水平、特别是知识文化的水准还及不上殷商遗民,为了执政的需要,不得不拜其为师,但他们又从骨子里瞧不起这些殷人,便轻蔑地以“儒”名之。因此,孔子只不过是殷亡五六百年以后儒的中兴领袖,并不是儒教的创始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22分)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乙   选考题  (24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跨大题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一17题。(24分)
时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