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70字。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华师附中 曹曼华
教学目的:
1、由唐诗的文学地位了解王维、王昌龄、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风格;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2、领悟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4、鉴赏各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体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由唐诗的文学地位谈到王维、王昌龄、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引入教学。
1、诗歌漫长岁月——从《诗经》算起,到唐代近体诗的出现,古诗经历了一千七百多年。先秦——两汉——建安——魏晋南北朝——隋代
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与散文并列的长河——诗歌,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滋补历代人民的心田。
②南朝齐梁时代诗人提出“使日常生活普遍诗化”,从此,日常生活的诗化便成为我国文人诗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
2、诗歌古今规律——
源远流长,承前启后。
3、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
4、唐诗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近体诗的高峰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南朝“齐梁体”除外);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古体诗。
近体诗—南北朝齐梁时期已发端,唐初成熟。
区别———
① 句法
古:每句字数不定,四、五、六(兮字句)、七、杂。每首句数不定,两句、几十句、几百句都有。
近(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四句、八句、排律(长律)
② 押韵
古:灵活。可一韵到底,亦可换韵。偶奇数都可押韵。平仄声韵都用。
近:不换韵。偶数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平声收尾押,仄声收尾不押;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只用平声韵。
③ 平仄
古:不讲平仄。
近:讲究平仄。
例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唐朝繁荣背景五个因素,使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叛乱之前一百多年,经济上升导致文化繁荣,安史之乱后文化势头亦无停顿下来。这样的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