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20字。鲁人版《<史记>选读》《鲁仲连义不帝秦》教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文本解读、研讨探究、拓展延伸、文言知识积累、模拟试题及答案、译文等,便于操作使用。 
《鲁仲连义不帝秦》 
山东兖州六中  王厚强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管鲍之交》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鲁仲连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时代背景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二. 鲁仲连 
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折辩者。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三. 研讨探究 
1. 鲁仲连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 
提示: 
①从大义上讲明抗秦救赵的道理,剖析帝秦的害处,以古论今论证秦称帝后使魏王“就脯醢之地”的后果。 
②以邹鲁小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例,指出三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的做法。 
③指出魏王受辖制的处境和新垣衍不能得故宠的后果。 
2. 本文表现人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除前几篇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外,人物语言周回反复,使文势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从而注入人物形象强烈的感情,使人物清晰可辨、栩栩如生。很鲜明地表现了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的辩士形象。 
四. 拓展延伸 
1.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鲁仲连的“义不帝秦”阻挡不住秦统一天下的脚步,我们如何认识这一点? 
提示:结合历史,联系本文,扩开思路。 
2. 鲁仲连“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的操行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请阐述。 
提示:各抒己见 
五.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  通“容”,从容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通“尚”,崇尚 
赴于齐曰                通“讣”,急走报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