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00字。鲁教版《<史记>选读》《孙膑》教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文本解读、研讨探究、拓展延伸、文言知识积累、模拟试题及答案、译文等,便于操作使用。
《孙膑》
山东兖州六中 王厚强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将、引、去、走、使、利”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而、以”等虚词的用法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孙膑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的启示
文本解读:
一. 孙膑简介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二. 研讨探究
1. 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
提示:
①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②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2. 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
三. 拓展延伸
1.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依据文本,联系学过的《报任安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①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
②孙膑受膑刑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
2. 为孙膑写一幅对联,以表现其才智与谋略
提示:膑足修列兵法,赛马扭转乾坤
四.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欲隐勿见 通“现” 出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 通“拳”拳头
老弱罢于内 通“疲”疲惫
2. 古今异义
遂以为师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夫解杂乱纷纠者 古义:杂乱,纷扰 今义:争执的事情
明日为五万灶 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3. 一词多义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可是(转折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