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40字。
《伍员之死》
山东兖州六中  王厚强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联系前面学过的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进一步加深对“英雄悲歌”话题的理解
3.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伍子胥悲剧结局的思考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伍员形象的鉴赏评价
文本解读
一. 伍子胥简介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阖闾死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
二. 研讨探究
1.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伍员的政治眼光?
提示:
①提醒吴王不与越讲和,要果断灭越
②阻止吴王不先伐越而伐齐的做法
③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
④预示勾践将灭吴国。
2. 伍员悲剧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①吴王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分忠奸。
②小人的诋毁、挑拨。
三. 拓展延伸
司马迁塑造伍子胥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通过伍子胥的陨落说明,死正是人类走向更高境界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而启发人们认识到了超出悲剧世界之上的关于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使悲剧人物的死能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在毁灭中给人以希望,在否定中给人以肯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