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40个字。
33  上海的弄堂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段落,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2、体会并把握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渗透给学生阅读文化散文的方法;
3、了解上海弄堂的有关知识,可以对作者的谋篇布局进行初步探究。
说明:
这是一篇集知识、趣味和情感于一体的文化散文。近年来,这些类似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散文的文章日渐见诸报端,也大量进入中学课本,这类文章知识性趣味性显著,但又不滞留在历史、建筑、艺术等文化知识上,而是以或丰富细腻或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与一般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不同,因此,可以渗透给学生阅读此类随笔散文的一些方法。
《上海的弄堂》叙述了上海弄堂中众多生活情景,许多细节描写就像特写镜头一样,生动而风趣地揭示出弄堂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弄堂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同时,作为文化散文,作者以比较严肃的态度,探寻了上海弄堂的形成演变历史对上海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的影响。
但作为预备班教材,要充分挖掘文化散文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深意,难度很大。所以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从叙述文字到议论文字,再到说明文字,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力求表现的弄堂生活特点,进而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最后还可以探究一下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弄堂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一内容对作者的谋篇布局的影响。因此设置了上面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紧紧扣住3、5、6、12、13等重点段落对上海弄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分析弄堂生活的情趣和特点,并结合第11节交流讨论上海人的生活观念,从而去把握作者对弄堂生活和弄堂文化的感情倾向。
说明:
这类散文作者往往将感情和观点隐藏于叙述中娓娓道来,所以,理解文章的内涵就要由表及里学习文章,而入口就是文章中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来说,读懂读透叙述文字更有利于体会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文章中的议论文字,想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分两课时。
教学难点:
通过观看短片,结合文章第7、8、9、10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特点:为什么把上海弄堂的形成演变历史放在文章的中间来写?
说明:
这篇文章从表面看,首尾都是对弄堂生活场景的叙述和描写,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但中间却插入了几段对弄堂形成演变历史的介绍,在划分层次中必然会引起同学们的关注。而这也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既写作用意的另一层面:试图以历史的、发展的、辨证的态度和方法,探寻上海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作为教学难点,可讲可不讲,看课堂上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和程度而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了解上海弄堂的建筑知识。利用学生拍摄的上海弄堂录像短片,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进入课堂教学,以便更好感受、理解作者的叙述和描写。让学生自己用简洁的话概括上海弄堂及其生活的特点;
观看短片,更直观地理解上海弄堂的建筑,激发阅读兴趣。使同学们对弄堂建筑、环境的认识,由课前从文字中得到的模糊认识,深化到在观看短片后的具体认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