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辨析概念,揭示关系
河北省特级教师石家庄一中魏平
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文题的提示性文字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命题人在拟制“话题”时就将这两种事物或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型话题”。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就有可能偏题。
例如文题1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其他的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丢回河里呢?”这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子只有尺这么大,太大的鱼装不下。”
请以“鱼与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提示性材料涉及到的“鱼”是具体的、实在的,但我们审题时却必须对它进行转化和引申。很显然,这里的“鱼”应该比喻为希望得到的或者寻求的物质生活、生活享受、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等等;而“欲”就是人对这种生活或是任务的渴求和欲望。因此,“鱼与欲”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等同关系,只不过是“鱼”是喻体,“欲”是本体,这个话题只要围绕“欲”谈就可以了。 再联系材料可以看出,“鱼与欲”这两者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那就是自身的承受能力,因为承受能力制约着鱼和欲,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欲”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可以毁掉自己的。
再如文题2:
一个旅人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又饥又饿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驱使他扒身下的黄沙掘水。他扒了许久,扒出一个洞,仍没有见到水,他灰心地倒在一边等待死亡。后来,又有人从这里经过,发现了他的尸体和洞,人们在洞里再深扒了几下,就见到了潮湿的沙土,再扒,就见到了水。人们慨叹:“躺着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中,遗憾的是,他已经来到了胜利之门。”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以《“等死”与“挖掘”》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