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连贯”考点强化复习教案
教学背景: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对连贯这一考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规律及解题思路也已初步掌握,但仍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要题目涉及的考点稍稍多一些,或者稍微变通一下,他们就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甚至感到束手无策、无法下笔。我们最近做搞和模拟模拟学生连贯题的得分很不理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得了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分;和其他考点相比,连贯是最有规律可循,操作起来也最明晰的一个考点,我们力求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力求只要有涉及到这个考点的分数,一分不丢。
教学目的:
通过题组训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连贯的相关知识规律及解题思路;通过题组训练,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失分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题组训练,强化学生“该得的分一分不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丢分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题组训练。
教学过程:
题组一:
1—5题。这五道题属于单纯考查连贯的题,分别涉及了语言的呼应与衔接、合理安排顺序及陈述对象的一致等知识。让学生快速完成这5道题,并说清做题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相关知识及解题思路。
训练目的:复习巩固连贯这一考点的相关知识规律及解题思路,为下面的综合训练做准备。
题组二:
6—9题。这四道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融合了连贯和语言表达中的句式变换、仿用句式、得体、扩展等考点。利用这几道题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充分的议评,采取自评、他评和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训练目的:分析失分的原因,探求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答综合性语用题的能力。
题组三:10—13题。这四道题主要是针对课堂训练过程中学生问题较集中的地方而设置的。留给学生课外完成。
训练目的:举一反三,巩固知识,强化能力。
语用题强化训练
连贯题组:
1.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04年高考广东卷]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2.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2005年高考北京卷)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