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40个字。
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一帆悬”这两句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更加脍炙人口。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在诗人的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赤壁》
1、            诗人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            更妙的是后两句议论,思路非常奇特。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结局,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这种构思也是非常巧妙的。
《十五夜望月》
1、“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攀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3、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        次句写闻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在内。
3、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
4、        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像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七年级下册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看来,“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
《登岳阳楼》
1、诗的开头两句是叙事,以“昔闻”“今上”紧扣湖与楼的关系,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胜景。
2、第三、四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后四句是抒情。眼观浩荡烟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