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5张。附带教案。《鸟啼》教案  广州13中 吴国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 
2、 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 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2、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 
1、 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 
2、 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 
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 
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 
(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自由讨论)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4、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补充: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