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00字。
我有方法,我文采飞扬——浅谈如何激活高中生作文语言
                                                           省实验    李光
一、高中作文语言的要求 
 对作文语言的要求,《高中语文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参照《2000年高考语文命题五人谈》,“简明”,即简洁明白,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强调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语气通畅顺达,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得体”,就是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作文富有文采的标志是:准确、流畅、简洁、生动。 
 1、准确是最起码的要求。它指表情达意、遣词造句贴切、精当,恰到好处。好诗文往往因一个或几个词语特别准确而通篇生辉。 
 2、流畅要求造句如行云流水,使人读来如沐春风,顺口,上耳,绝不佶曲聱牙。 
 3、简洁,就是用最经济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可省的处所,决不更添”。 
 4、生动是最高要求。它要求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把话说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意味隽永。 
 对于高中生来说,“有文采”,是指在语言运用方面,只要有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在通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 
二、高中作文语言的现状 
 为什么高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尽是“小儿科”式的大白话?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为什么在高中阶段还随处可见“低水准”的日记、随笔? 
 为什么高中作文呈现出一种高而不上的高原现象? 
 带着这些疑惑,我看了很多书,翻了很多资料,也作了很多反思。我觉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上走了弯路,甚至走到了绝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诗”, 这句古话说得很有道理。课外书看得多的同学,作文肯定写得好。像我儿子,小小年纪,就已发表了13篇文章。可我们注重读了吗?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除了教材还是教材,读来读去还是这么几本教材,早就读厌了!小学初中不重视课外阅读,到了高中来强调读课外书,哪还有时间! 
 扪心自问,我们的作文课有几节是真正的作文指导课?我们有没有教给学生作文的构思作文的章法作文的诀窍?我们把大量时间放在上课文上,放在对课文的分析上,放在对课文的支离破解上,以为分析得越细对写作的帮助越大,殊不知语法是隐性的是靠感悟的! 
 文章嘛,除了构思,就是语言。可我们对语言的重视程度呢?我们从来没有把词语教学(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摆在中心位置。尽管“语言”的定位很高(不管是把“语文”课程界定为“语言、文字”,还是把“语文”界定为“语言、文学”,“语言”这一大块,从来都不曾拉下,并且总是排在首位)。但只是流于口头,在行动上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学生怕生字怕抄写,老师们也习惯把“语言”当作文字障碍、当作拦路虎、当作绊脚石扫除,从来没有真正的把语言当作一回事来教学。 
 有很多人把汉语言学习看作是想当然的无师自通。“人类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语言”,生下来就会说话了,干吗还要学习语文?还没上学就已经掌握了3500个基本词汇,更何况有老师教呢?所以,潜意识里,压根儿没把学语言放在心上。 
 更糊涂的是,每次作文,我们千强调万强调的是字数的要求,从来不提词汇量的要求,从来不考虑语言运用的文雅粗俗层次之别。连选拔人才的高考都是如此——这实在是我们教学思想的一大失误。 
 上周,笔者作了一项调查,以课本里的常用成语为基础,在文科班搞了个“成语竞赛”,结果56个学生上60 分的只有一个,最高分为63分,平均分为39.47分。40-49分,19人;30-39分,26人;29分以下,5人。 
 这就是目前学生词语识记的状况。识记尚且如此,更何况运用! 
 1998年3月12日,《中国教育报》撰文疾呼:语文教学应当首先过好识字关。 
 苏联作家斐定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 
 本人的意见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重要抓语言。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必须正本清源,快速构建以词汇为中心的母语教学新体系。把学生是否能在习作中比较经常、恰当地运用所学过的词语,作为教学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激活作文词语的方法 
 方法之一:以课堂为基础,做好积累,集腋成裘。 
既然词语贫乏是由于教学思想的误导所致,那么亡羊补牢,对症下药,要改变这种贫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