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00字。两个不能相容的鲁迅:
鲁迅与旗帜下的骗局 
            改编、整理:刘纯文
我们学院图书馆的文科书库里,设有一个鲁迅专栏。我有空的时候,便来这里找一些鲁迅作品以及一些新时期鲁迅研究资料来看。这样三年下来,一套《鲁迅全集》啃了十之七八,对那些鲁迅研究资料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我是一边读鲁迅作品,一边读鲁迅研究资料的。这种读法的结果是使我读出了两个不能重合相容的鲁迅。在鲁迅作品里我读出的“鲁迅”是惹人喜爱的,而在很多鲁研家作品里我读出的“鲁迅”却是另外一个生硬的令人生厌的形象。这种状况是令人痛心的,韩石山先生在归结鲁研界缺乏真见价值文章的原因时,曾经不无感叹地说:谁也不怨,只怨这几十年来,没有把鲁迅研究当成真正的学术,而是当成了政治课题①。”自从鲁迅死后被“钦定”为文坛领袖以来,很多鲁迅研究者其实都在做着同一件事:炮制一个如何如何紧跟意识形态的鲁迅。可以想象,当“独立”作为学术的灵魂,被意识形态剥除之后,学术界会变得怎样的苍白无力。如果七十年代以前的知识分子是因为生存空间狭窄,话语权力被剥夺的原因逼于无奈为之,从而得到历史的原谅的话,那么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呢?在新时期鲁迅论争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打着捍卫“鲁迅”旗帜的文章,借着意识形态的威力,振振有辞,甚至是拉着大旗,画着虎皮来吓人。这些文章是固然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当这些文章像废纸一样丢进历史的垃圾桶的时候,真正“独立”的文章才会显出其珍贵价值。  
自从40年代以来,鲁研界就缺乏一种独立的人格。少数能够凭着良知,超脱时代历史的局限去研究鲁迅的知识分子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这么多年来主流鲁迅研究虽然在宣传鲁迅方面起着很大作用,但在研究鲁迅本体方面是没什么实质成就的,相反对文革以前 “歪曲”“神化”鲁迅的潮流还要负上部分责任。直到新时期思想界有了一定自由倾向,一部分继承了鲁迅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文知识分子才得到了有限度的话语权,近年来鲁迅研究所取得成绩无不与这些人文知识分子有关。但事实上他们的话语权是受限制的,他们的还原鲁迅之路显然是不畅通的,鲁研界仍然有很多不能涉足的禁区。可以说他们的力量相对于庞大的主流研究体系是很薄弱的。例如,在提到毛泽东与鲁迅的问题上,少数人文学者是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论述的,结果是遭来一大片的非议和围攻。在如何看待伟大人物的问题上,缺乏独立的态度是很难有全面公正的看法的,对毛泽东这样一个伟大人物也是如此。在毛泽东是否利用鲁迅的问题上,主流鲁研界的很多观点是我不能赞同的。例如认为毛泽东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没有利用鲁迅;真正被利用的不是鲁迅,而是毛泽本人,造反派利用了毛泽东的权威。这些对毛泽东过分辩护与掩饰的观点,是有违于事实的。我个人认为,不能把利用鲁迅的罪责全都放在造反派身上,毛泽东也应该负其中的一部分责任。我认为鲁迅的被变相“利用”的开端,不是文革,而是延安时代。毛泽东所提倡的那个“鲁迅”跟真实的鲁迅是不能重合的。正如林贤治所说:“鲁迅思想中许多重要的成分,实质性的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