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六大题,20小题,约8100字。本试卷针对福建省2007年新考纲,新题型出题,可以让高二年的学生早日适应新的高考题型,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特别是加强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安溪八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2007、03、2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21分,第II卷共129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作者:Xiaobaihj033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
原本用于描述语言功能性障碍的“失语”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被移植到了文化与文学领域。本文针对的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人数为3亿,接近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数的总和。就英语专业而言,从新中国成立后为数不多的英语专业学校,猛增至目前的600所左右。更有甚者,英语考试可谓伴随着国人的一生。从少儿英语考试到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职称考试等,考试门类齐全,既有“剑桥”“托福”,又有“雅思”“GRE”等,每一次考试都加深了国人对英语的重要性的认识。而面向国人的母语水平考试又有多少?以2003年底刚刚起步的旨在引起全社会对母语学习的重视、促进评议教学改革而进行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例,原本设在全国11个省市、19个考点城市的2005年3月27日的测试,只有11个考点正常开考,其余8个城市的考点由于报考人数未达到考场30人标准而被取消。
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就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青少年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在“西风颂”的伴随下,国人们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思想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
反思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和母语及母语文化边缘化现状,就会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风暴的旋风下正面临传承危机,令人担忧。历史上,母语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有影响中国及世界文化几千年的孔孟思想。如果说西方智者耗时一千五百年撰写出来的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和《新约》)给西洋文化烙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么儒家的“四书”“五经”则是东方文化节和精神文明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璀璨的一页。当今中国的外语学习者通晓潘多拉的盒子、莎士比亚的悲喜剧,而对孔子孟子了解甚少,对母语文化缺乏重视,不知道自己的根之所在,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浓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的表层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跟在他人后面行事。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哲学讲座教授杜维明先生说:“我们现在一批年轻学者去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汲取了很多智慧,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不够,因为没有根源,他们所吸收的并不是自己的智慧,而只是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跟在西方学者的背后。”
英语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过多地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影响。事实上,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外语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所在。在母语及母语文化四面楚歌的今日,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反思外语教育中忽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的问题,走出外语教育的误区,把传播母语文化当作义不容辞的天职。
我们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但要在扬弃中进行。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的同时,认同差异与包容多元,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要在吸收、认可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
(选自《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思想和行为理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