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30字。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殉道者之歌”板块,学习的意义和上面的文言文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爱国的精神境界。教学时,应当在这两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本文在学习上有点难度,宜鼓励学生先多读几遍,再看书下注解,能在老师教课前会背诵最好。
目标与要求:
1、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有关文学常识。
2、弄懂词句的意思,并能体悟诗句中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作者的心志。
3、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能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5、继续培养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教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朗读,理解部分诗句的含义。
过程:
一、导入(可以从“骚”这个字说起,引入屈原和《离骚》)
二、了解屈原和楚辞
1、简介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才能杰出,在内能安邦定国,在外凭杰出的辞令能周旋于诸侯。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先期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侯,甚得信任。任左徒时,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但是,楚怀王到了后期逐渐进入昏庸,分不清奸贤,重用小人,而远离贤臣,屈原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并被流放。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再被流放。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楚郢都被攻破后,便悲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沙士比亚、意大利单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江的纪念日。
2、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战国中期,在屈原等人的参与下楚辞才形成个人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特征:字数超过诗经的四言,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