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00字。《即景抒情诗四首》课后练习题, 有一定的针对性,对课文重难点能有效练习,并有详细答案。
即景抒情诗四首 课后练习题教学设计
即景抒情诗四首 课后练习
bigpig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
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
3、《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
(二)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
2、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3、前人曾称此诗“是五律中《离骚》”,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
(三)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3、为什么说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试以此诗作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