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00字。《史记·荆轲》新课程教案
山东省曲阜一中       李士建       邮箱:sjlqf@vip.sina.com
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目的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1.联系所学知识,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要求; 
①概括每节段意,划分课文内容结构。 
②划出疑难词句。 
3.正音正字 
淬(cu )怜(wǔ)徵(zh )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搭(zhèn)拊(fǔ)樊(f n)於(w )期 (j )  夏无且(j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荆轲在燕淹没民间的时候,正值燕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为了保全自己,燕太子不得已而选择了刺杀秦王的办法。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于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的故事上演!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战国策》里已有了精彩、翔实的记载,故事细腻真实,,人物形象刻画丰满,写得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二、通读课文
1.1-9自然段分别找四名同学朗读,10-15自然段听录音。
2.讨论疑难词句。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③见陵:被陵辱。 
④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⑤函封之: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⑥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⑧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⑤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⑩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3.快速检查练习册梳理、归纳的文言知识掌握的情况。
4. 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简介荆轲的身世、阅历和性情、才能。
第二部分(6-7)太子傅鞠武献策荐光。
1、不以怨逆
2、谴樊灭口
3、势危举贤
第三部分(7)主体故事的序幕田光举荐荆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