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00字。准确把握考纲 理清鉴赏思路(2004年12月青岛高考研讨会发言稿)上
准确把握考纲 理清鉴赏思路 ——对古诗阅读题目的几点认识
胶南二中 季晔
二、对题型的分析及鉴赏思路的总结
前人谈到诗歌鉴赏,往往强调“意会”,这是不错的,但就考试而言,还得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这里的“言传”就是答案。答题自然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答案的表述而言,一般应就着相关的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而不能抛开诗句作空洞的分析,或乱用一些“情景交融”之类的概念,而应该结合具体诗句,根据不同题型,来组织答案,《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古诗文阅读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根据考纲要求我想从语言、形象、艺术技巧、思想情感四个方面谈一下作题的基本思路:
㈠鉴赏诗歌的语言
1、总体的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评价语言特色的术语,我对此作如下归纳:
⑴
清新。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的语言大部分出自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的语言特色。①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适。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②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⑵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⑶绚丽。李商隐、李贺的诗语言比较绚丽,如:李商隐的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瑰丽。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即体现在他多用许多冷色调的字和带有硬性基质的词汇。一些字如“泛”、“凝”、“幽”、“泪”、“冷”、“苦”、“惊”、“血”频频在诗中出现。色调的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
⑷ 明快。就是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在指导学生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