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00字,《白发的期盼》音频对话录音可到网站http://www.ht88.com/downinfo/94950.html下载。
《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
唐江澎
师:同学们都习惯于用眼睛去获得信息,欣赏作品。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形式,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欣赏作品。只有目明耳聪,才算得上聪明。请拿出笔来,注意记录,我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一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地叙述一下录音里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播放录音1(略)
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说。
生1:我听到的是一位年老的教师,她的老伴去世了——
师:采访对象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
生1:年老的教师。
师:“年老的教师”具体吗?
生1:退休的老教师。
师:哪个大学退休的?
生1:北京大学。
师:姓什么?
生1:姓吴。
师:对,咱们把它说全面一点。
生1:她的老伴去世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美国。她平时没有事就看看电视。爬山——
师:她平时是“看看电视,爬山”吗?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以什么为主?
生1:还有做做实验什么的。
师:到学校里去做实验。
生1:还有,她的报酬很少,两个女儿很少回来陪她。有个周末,她打电话给她的两个女儿,但是都没有人接。
师:你听到了很多,后边的内容我没要求回答。这个也要注意,按要求回答问题。是测试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许多人常常答非所问,关键是没听清楚。好,请坐。——就这三个方面,还有哪个同学要作补充吗?
生2:这个老教师一个人住在一个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去学校做实验,等于给自己娱乐娱乐,玩一玩。她觉得不能每天都闲在家里,只看看电视、睡睡觉之类的。
师:好的。你在回答这一串问题的时候,如果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再稍微梳理一下,比方说,就人物身份而言,她是怎么样,这样会表达得更好。现在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记者采访这样一段录音,想告诉我们什么?请概括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回答?
生2:我觉得,记者想告诉我们,让我们多关心老人。因为她在走的时候,还说,那个老人还在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师:非常好!引用了你听到的基本素材来说明记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再把问题具体一下,你说,对吴老师来说,她的生活当中,最缺少的是什么?请引述你们听到的材料来回答。听清我的问题了吗?最后的那位男生把我刚才问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
生3:你刚才的问题是,“这位老人生活中最缺少什么?要用原话来引申。”
师:“用原话来引申”,我是提这样的问题吗?哪位同学把我刚才的问题再重述一下?你来试试,因为你离我比较近。
生4:是用录音里边所说的话来回答问题,我们所听到的。
师:对,用听到的那些素材来回答。同学们平时上课的时候,有这样的习惯吗?就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