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3800字。
《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曾卓、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和理解能力,感悟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两首诗中的意象。 
    3引导学生学会朴素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德育、美育渗透点: 
    1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2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内涵。 
    2了解诗作所创造的意象、意境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教学难点: 
    对诗中意象的把握。 
    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有一些意象,今天的中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并把握,有一些形式,今天的中学生也不一定人人都认同。 
    三、解决办法: 
    对当代诗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感受、领会,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 
    [师生活动互动设计] 
    一、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的资料和两位作者的资料。 
    二、组织诗歌朗诵会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补充其他作品。 
    三、讨论各自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四、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尝试创作新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看到音乐的三种成分:脆弱、力量和痛苦。”这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一句诗。而在扎加耶夫斯基和曾卓的诗中,就流淌着这种来自肖邦音乐的血液和禀赋。因为爱、善良和敏感,也因为在历史的强暴下对一种精神价值和语言价值的坚持,所以,他们“痛苦”“脆弱”,然而这种脆弱如此深刻感人,并富有尊严。让我们在诗与音乐的结合中,再一次与人类灵魂中那些最好、最深刻感人的东西相逢。 
    二、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诵) 
    三、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曾卓生平及创作,教师相机补充。(由于学生对曾卓不太熟悉,教师可适当多做些补充) 
    1作者介绍 
    参见“课文说明”。 
    2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1981年3月,诗人被“平反”已有一年多,并被恢复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的职务;同时,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已接近六十岁,已接近暴风雨后晚年的港口。他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 
    四、鉴赏分析 
    (一)引导学生诵读全诗,把握整体内容。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 鉴赏品味内容: 
    1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来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