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5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          赵序行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2、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3、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4、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人物格言)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袁隆平
二、袁隆平概述 
袁生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娑研究。70年代,袁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虽已70多岁,但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三、基础梳理 见[知识整和]
1.生字 2.多音多义词 3.词语
四、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文研讨: 
教师: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教师: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报道的核心是人物,而人物的事迹和人物的境界又以后者为重。从这篇人物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