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00字。
梅州市200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必做题,共四大题18小题,第Ⅱ卷为选做题,共二大题6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选做题中,考生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两大题中的一大题,不得跨大题选做小题。

第Ⅰ卷 必做题(1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豢养    隐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B.复辟    媲美    庇护权    刚愎自用    大有裨益
C.老妪    熨帖    郁金香     与会代表    鹬蚌相争
D.旗帜    炽热    滞纳金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B.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C.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积极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D.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我们当面鼓对面锣,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有效地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D.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4、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九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不超过15字)(4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                      《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
《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    《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
《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                    《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
《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            《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
《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资源》
                                                 
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5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6、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适当恳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下面是一位刚转学到你班不久的同学向你表达的内心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运用“同理心”原理。

同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书的那所学校好。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友善。
你的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文言文段,完成7~11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