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60个字。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理解“爸爸”的形象,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
2.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肿胀(           )       叮嘱(   )        骊歌(   )      廊檐(     )    徘徊(        )          抽屉(   )        花圃(    )     鸡毛掸(   )
恐惧(    )            栅栏(    )
2.解释下面的生词:
(1)骊歌:告别的歌。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3.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共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写的是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