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共1课时。
《我若为王》教案
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思想的批判。
2.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情感目标:树立民主思想意识,自觉抵制封建王权思想和奴性心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计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知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众爱卿平身。
(生齐笑。师示意生坐下)
师:大家刚才笑嘛呢?请指教。
生①:老师刚才俨然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把我们大家都视为您的臣子了。
生②: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老师的思想意识里还有着浓郁的封建等级思想。我们觉得好笑。
师:是吗?谢谢大家的批评指正。但是,如果,如果我们真的成为了“王”了,想像一下,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生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众莫非王臣。
生④:我的话就是圣旨,我的话就是真理,我的话就是法律,没有人敢逆我而行。
师:“没有人敢逆我而行”,这是为什么呢?真的没有吗?这又说明什么呢?
(生陷入沉思状态)
生⑤: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以及历代的失意文人哪个不是逆王而行的呢?但是,他们最终的结果都不怎么好。
生⑥:还有陈胜、刘邦、朱元璋,他们在未成为王之前无不是逆王而行的。
师:可是,不敢逆王而行的也大有人在啊!这又说明什么呢?好。我们这节课就学习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师:咱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对杂文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杂文?杂文有什么特点呢?
生: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因此,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生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这位同学对杂文理解得很深刻,知识记忆得也非常准确。大家要向他学习啊。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师: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思路,以整体上把握文意。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的第6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其中,“这样”一词是属于称代性词语,使用了这样词语的句子也叫重要的句子。请大家结合文本找一找“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和指代意义。学习小组内可以相互交流一下意见,然后推荐出发言人。
生:默读课文。3分钟后,学习小组内部讨论。
师:哪个小组准备好了?请把你们的意见公布出来与大家共享。
发言人①:我们小组一致认为“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是第2段到第5段,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
发言人②:他们小组确定的指代范围没有错,但“这样”的指代意义,我们小组认为不够准确,至少没能充分尊重文本,因为第1段中作者明确表明“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若”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再加上“假定又假定”,说明2——6段的内容均是作者假想出来的,即是虚拟的。另外,尽管“光景”一词也有“情景”的意思,但是,它还有“境况”“状况”的意思,文本第1段里的“光景”一词应该包含着“情景”“境况”“状况”等多层含义。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指代意义应该是“假想为王后的种种光景”。
(生热烈的掌声)
师:五组同学同意三组关于“这样”一词指代范围的认定,并且依据文本,特别是灵活运用近义词辨析的知识与能力,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准确的概括。那么,假定“我若为王”了,那种种“光景”为什么会产生呢?对此,作者是怎样揭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