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60字。
三、当炉女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对比和细节描写手法,理解意象“风箱”的内涵;
2、欣赏本诗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传统的人格美,学习劳动者坚忍、苦斗的人生态度;
3、学会从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角度欣赏文学作品,从作品中“读出自己”。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诗歌节奏,领会“当炉女”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中国女性身上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探究意象“风箱”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作者臧克家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可见,作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是否能够永存。而事实上,臧克家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的身上就能体现这种最高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当炉女》。
二、介绍臧克家及其诗歌特点
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因病于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生于1905年10月,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毕业。后任山东临清中学教员,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1937年至1942年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三十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1942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
1933年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臧克家,在闻一多、王统照的资助下,第一本诗集《烙印》自印出版了,并立即得到茅盾、老舍、韩侍桁等的热情肯定和赞扬,国内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了近十篇评介文字,诗人被誉为1933年“文坛上的新人”。其中《老马》一诗,以轭下生活的老马作象征,概括了旧中国农民身负重荷的苦难与希望。1934年、1936年,臧克家又相继出版了两本短诗集《罪恶的黑手》和《运河》以及长诗《自己的写照》。这三本短诗集,集中代表了臧克家抒情诗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臧克家历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事、顾问,《诗刊》主编、编委、顾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
1949年3月,诗人在党组织安排下,从香港来到北平,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领袖、讴歌社会主义的新生活、新事物的诗篇。出版了《臧克家诗选》、《欢呼集》和论文集《学诗断想》、《毛泽东诗词讲解》(与周振甫合著)等。晚年主要从事散文和旧体诗词的创作,除两次增订了《臧克家诗选》外,出版了散文集《怀人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