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50个字。
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汪启洲
教学目的:①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②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③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已的见解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宁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
2、揭示目标:
①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②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③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二、 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注音释义
①嗜(shì)学:喜爱学习。②俟(sì):等待③屣(xǐ):鞋子。④衾(qīn):被子。⑤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文中指香气。⑥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2、积累下列词语:
词性活用
①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②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③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背景资料:序是古文的一种文体,送别时賹之言明序。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本文就是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
3、感知内容:
①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内容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2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