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
“人与我”话题作文导写
王艳汝
写作材料
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猖狂,失意时易自卑。其实,人之聪明,谁不如我,我之智慧亦未必弱于人。w
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呢?请以“人与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自定文体;(3)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本文是一篇关系型话题作文,重点是如何以他人为参照物,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可谈“人”与“我”两者的关系,也可侧重一方面来谈。大致可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整体把握材料,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材料分别列举了几种情况,概括来说,就是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自我。即一个人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高傲自大。把握了材料中心,便可立意行文了。可从几方面论述一个人应具备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也可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恰当地表现这一中心。w
(二)抓住一点,重点突破。在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可从一方面入手,或深入论述,或具体描写。可立意拟题的内容有,“人不可自卑”,“人不可自负”,“得意莫猖狂”,“我之智慧,未必弱于人”等。这样立意,避免了面面俱到,更容易写深透。
当然,本文话题是“人与我”,但也可扩展到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甚至于一个国家。比如中国的发展历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俯视世界,自以为是泱泱大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盲目排外;鸦片战争之后,自信力便丧失殆尽,割地纳币,一味退让,以为事事不如人。这两个阶段都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搞好改革开放,走上了正常的道路。
本文毕竟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写作时应照顾到两者的关系,可有所侧重,但不可只提一方,不提其它。否则,便会脱离话题,使主题受损。
● 例文一
从爱琴海到黄河
盘古开天辟地创出了神州大地,炎黄共举托出华夏沃土,黄河长江滋润了中华文明。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方水土中,走出了亚里士多德和古爱琴海的文明。
从历史的沧桑中走来,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不断扎根沃土,直冲九霄,独领风骚两千年的门槛上,娓娓道来了主张仁政的孔子,舍生取义的孟子,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一代代圣贤让中华文明有序而稳妥地孕育了丰硕的果实,一如那神秘的易经,美妙的古筝,富丽的楼宇,让子孙后代思古感今,引以为豪。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