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80字。
浅谈高考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
六合实验中学 翁晓斌
高考作文在大体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变化之后,在命题上总体形成了不断发展,不断开放的趋势,这也是和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考察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而综合反映学生思想、学业水平的作文考察在命题上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不论以后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积累,给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给学生更自由的思考空间,“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
鉴于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太深,思想还不尽成熟。因此,在作文体裁的选择上,教师应该给与恰当的指导。议论文体虽然容易上手便于操作却又很难写得深刻写得出众,散文文体看似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却又易放难收导致松散浮华,说明文体适用面过窄,诗歌文体多被禁用…… 在高考作文越来越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人生百态,关注自身情感的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提升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从生活中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从而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写进作文,这才能产生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感的作文。而记叙文文体恰是比较符合这一要求的。记叙文文体形式上的直观,语言上的朴实,立意上的明了更适合学生操作。因此教师应对这种文体多多给与学生指导。
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要提高,在短期内能把原来忽视或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提高了。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定写了很多篇记叙文,已经形成了写作惯性或固定思维,只有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思考和练习,尤其对那些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才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化虚为实
“虚”指的是写作文时头脑中的概念性的东西,你想通过作文把它表现出来。比如要描写“安静”,这“安静”就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很“虚”的东西。一般的说法可能是:安静极了;特别安静;十分安静;这样的词用得很多。或者说“只能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时就有一点哗哗哗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不大,但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户外有时还传来几声小鸟的叫声;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把文具盒碰掉在地上,大家都回过头来吃惊地看着他;……”这些就是在描写“安静”吗 ?这样并没有把“虚”很好地转化为“实”。并不能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关于“安静”的印象。这样的作文,尤其在高考的竞争中是很难得高分的。原因就是在形象方面考虑得不够,在如何“化虚为实”上注意得不够。再比方说,要描写“拥挤”这一场面,一般的写法可能是:啊呀,挤极了!挤得要命。夸张一点的可能会说:快把我挤成照片了!这样的写法表现力还不够,把“拥挤”说破了,写完后别人一看就知道了,能不能在你的文章中用另外的方法来描写“拥挤”呢?请大家注意下面一段文字: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停稳,人们便一齐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羞涩,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