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个课时,约4460个字。
2、  我的母亲
胡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师激情导入:
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来了解胡适的母亲。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
三、资料助读。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顺弟16岁这年春天,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胡适的父亲),当时胡传已经48岁,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比顺弟大好几岁,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就续娶了个填房。
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第三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不过那时还不叫“胡适”,而叫“儿”。他是胡传最小的儿子,顺弟惟一亲生的一点骨血。
小胡适出世后刚满90天,胡传被调往台湾供职。
然而,幸福是那样短暂,瞬息即逝,悲痛却来得那样突然,沉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刚离开台湾,回到绩溪故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在胡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于是,顺弟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有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胡适。只因为这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到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
四、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A.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ū)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ě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B.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