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07年语文中考考纲和2007年语文中考样题(是绝好的试题)
约9100字。
济南市200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大纲
语 文
一、 考试性质
济南市200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中考)的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
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较全面地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及语言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词语。
3.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能准确体会它们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4.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并能根据要求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7.能运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8.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解读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
9. 能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文化常识。
10.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11.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12.能综合运用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表达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绝密★启用前
济南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1.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1个小题,全部答在试卷上。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按要求默写。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 。(晏殊《破阵子》)(1分)1
②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1分)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
④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分)
2.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补全漫画中“书籍”所说的话。(30字以内)(4分)
请你回头看我一眼,
3.选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主人公的评价。(4分)
《鲁滨孙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书名:
情节:
评价: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3分)
5.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3分)
(二)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得分评卷人
〔注〕①梁骊(lì):栋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指中原地区。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