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张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歌,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感受边塞瑰丽的雪景,体会作者与武判官的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激发学生阅读边塞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注、悟的方式研读诗歌,感受边塞瑰丽的奇特的雪景,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信息
请同学围绕课题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资料。
二、研读课文,体验感悟
1、诗人从哪些地方送他的朋友武判官?要求:默读课文,作一下记录。
答:①中军主帅的营帐
②辕门(注解解释)
③轮台东门(注解解释)
④天山
2、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中军主帅的营帐里为朋友武判官饯行,在辕门口为武判官送行,在轮台的东门为武判官送别。通过这一路又一路的送别,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依依不舍。
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下这八句诗句,感受诗人为即将远行的朋友送别的气氛。
3、假如你是诗人,当你在中军主帅的营帐里、当你在辕门口、当你在轮台东门为武判官送行时,你观察到些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要求:①自读,在书本上批注;②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发挥你的想象;③同桌互相讨论。
(1)师:当岑参坐在中军主帅的营帐里,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环境恶劣。又一场大雪要降临了,担心朋友的归家之路。
师:为什么不用“乌云”而要用“愁云”呢?
生:突出离别时凄凉、悲伤的心情。
师:要求朗读这一句,读出感情。(个别读、齐读、闭上眼睛试背、学生个别背、有感情地背)
(2)师:诗人在中军主帅的营帐中,还听到了什么呢?
生:“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都是声音凄凉的音乐,和朋友告别时心情凄凉,同时在送别时也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依依不舍、凄凉。
(3)师: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送别到辕门口,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生:“纷纷暮雪下辕门”,雪很大,说明武判官归京之路的艰辛,诗人也担心朋友回家的安全性。
师:要求朗读这一句,“掣”字要加强语气。红旗本应该呼呼地迎风飘扬,现在却“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