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7900字。东安二中2007年上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文江华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第I卷(42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炮烙( páo ) 执拗( niù ) 歆享( xīn ) 谄媚( xiàn )
B.畏葸(xǐ) 吮吸( shŭn ) 盘桓( huán ) 自诩( xŭ)
C.讥诮( qiào ) 埋怨(mái ) 刀俎(zǔ) 形骸(hái)
D.藩篱(pān) 朱拓( tà ) 瘦削( xuē ) 氓隶(m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寒暄 残羹冷灸 走头无路 天有不测风云
B. 烟霭 针砭时弊 唉声叹气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书籍 礼上往来 一文不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 蛮横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胜败乃兵家常事
3.下列各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无聊赖(依托、寄托) 揭竿而起(举)
六艺经传(传说) 临文嗟悼(面对)
B.莞尔而笑(形容微笑的样子) 世殊事异(不同)
少长咸集(都) 小学大遗(赠送)
C.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熹微(天未大亮,微明)
俯首系领(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无贵无贱(没有)
D.磨砺以须(等待) 列坐其次(旁边)
少不更事(经历) 沸反盈天(满)
4.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何依照学生的不同特长, 其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新课题。
②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_________,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
A.启发 包涵 刑罚 B.启迪 包含 刑法
C.启发 包含 刑罚 D.启迪 包涵 刑法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在那没有受到“城市文明”影响的地方,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都贫苦而知足,多情而淳朴。
B.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到了山城,城里人的衣服也冠冕堂皇地穿到了“乡下佬”的身上,久违的笑声在山岚间回荡。
C.在要求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对于台湾岛内一小撮热衷于“台独”的政客,我们只能奉送一句:玩火者必自焚。
D.近几天我们连续走访了泰州的许多学校,只是管中窥豹,对全市各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还不能说大体掌握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金钱会腐蚀一些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B.鲁迅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着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支“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C.非洲战火不断,百姓生灵涂炭。
D.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是他未按组委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二、现代文课文片段阅读理解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7.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常常见到这样一些事,本